大咖热议低空经济
低空经济是什么?低空经济和普通人有关吗?随着政策加持,未来低空经济发展还需要多长时间?
低空经济是什么?低空经济和普通人有关吗?随着政策加持,未来低空经济发展还需要多长时间?
5月23日,由海富通基金、上海证券报共同主办的“海谈科技”低空经济专场成功举行,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讲席教授、原常务副院长吴树范,海通证券计算机行业与科技金融首席分析师杨林,御风未来高级副总裁刘星宇,三位分别来自高校、金融机构、产业的嘉宾代表,围绕上述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2024年行业步伐加快
刘星宇介绍,低空经济通常是指3000米以下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但是更常用的是在1千米以下,因为一般情况下800米到1200米左右会有很多的云层,航空器通常不会在云层运行。
他表示,低空经济产业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低空基础设施,包括现有的通航机场,以及未来的临时起降场、充电设施、通讯设施等;第二部分是航空器制造,主要以eVTOL、传统通航飞机、直升机、以及各类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第三部分是运营,包括农林植保、物流配送、交通出行等;第四部分是低空保障服务,包括民用航空器的适航管理、空域管理等。
此前,5月22日,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发布《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起降场技术要求》团体标准,该标准是我国首部针对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起降场的团体技术规范。
刘星宇表示,为什么会有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起降场的团标,因为传统的飞行器,如旋翼机为代表的直升机,采取的是垂直起降、然后通过旋翼飞行,另一种固定翼飞机,如C919等大型客机,或者通用固定翼飞机,需要跑道去进行飞行。而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不同,它虽然是垂直起降,但是空中飞行又会转化为传统的固定翼,所以它对地面起降设施的要求和传统飞行器都不同。
“这个标准是一个团标,未来经过完善,它可能会逐步变成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刘星宇表示,团标不是强制标准,但能够反映行业目前的发展状况。他预计操作性比较强的、能够支撑经济发展的更多标准大概在2025年左右陆续出台。
展开全文
未来成本或接近专车
不少网友认为,航空器的成本高,注定是少数人的游戏,但嘉宾们认为,以航空器为代表的工业产品,一旦上量,有需求了,降本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杨林说,随着这些航空器拿到三证,估计密集的出货时间大概在2026年、2027年左右,如果密集出货,未来成本将会飞快地往下走。此外随着基础设施、起降点形成网络之后,单位成本也会继续下降。“根据一些第三方测算,甚至后面每公里可能下降到5元以下。”
刘星宇也说,一方面,中国的供应链非常成熟,像eVTOL,实际上可以采用电动汽车、新能源的产业链,通过这些供应链和传统航空供应链结合,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
“包括很多同行在内,目前我们的成本算下来都比国外便宜很多。比如我举个例子,未来我们把你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它的成本是接近专车的价格,甚至更便宜。现在我们算下来,正常情况下在小批量生产的时候就能做到专车的价格,如果是大批量生产,那就是往快车的方向发展了。”在刘星宇看来,这些飞行器对于大飞机、高铁、汽车来说,未来将会形成有益的补充。
“通感一体化”助力空管建设
近期,“通感一体化”也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吴树范介绍,通感一体化是通讯和感知的结合,通讯是主动的,双方发送信息和接受信息,感知则是一个被动的,除了飞行器报备以外,地面要有能力去感知飞行器的存在。“未来对飞行器的要求是,不管你报备没有,我都能感知到你的存在。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就可以把高度分得很细,知道你的具体位置,继而形成一个有效的管控系统。”
杨林表示,目前深圳市政府、中国移动等通讯运营商都在积极推进通感一体化建设,好处是可以少占用频谱资源、成本较低,因为如果重新建网络,成本很高,加上已有的基站已经很密集了。
刘星宇也表示,目前如湖北等地,已经开始逐步围绕通感一体化,做地面基站的改造,近期在舟山群岛,中国移动也在进行岛屿和岛屿之间的通感一体化建设,建成以后,岛屿之间就可以先用低空飞行器把货运物流做起来。“以前我们也在做,但都是自己去建通讯网络,成本比较高,未来各个地方有了通感一体化这个重要的基础设施之后,我们就可以直接拿飞行器去运行了。”
“我们能看到,今年很多地方逐步在做,但我感觉它会在每个省做一些示范性的通道。接下去还要看产业发展的情况、地面的监管进度,但肯定不会特别长的时间,我们还是说2025年、2035年两个节点,在这个十年间肯定是要提前完成的,就像马路建设一样,在低空飞行器满天飞之前做好。”刘星宇说。
形成规模还需时日
吴树范说,目前国家把低空经济视为新质生产力来发展,各地政府都在积极推动,“中国民航局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但是目前在低空空域的开放、空域的划分、航路的划分,包括说支撑系统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情况下,我们还是需要很多的企业来突破技术障碍,才有可能走到那一步。”
刘星宇也说,作为低空经济行业的创业者,近年来随着我国相关政策的支持,企业面临的阻力越来越小。但同时,因为低空经济涉及范围包罗万象,这就决定作为普适性的标准一定是相对滞后的。他举例说,比如各个省之间未来怎么飞,目前还没有讲得特别清楚,因为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点。此外,经济水平的差异,也决定了各地的进度不同。“作为创业公司,我们期望,对于那些已经生产和运营的企业,能让它们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多飞,让大家感知到新型航空器的存在,这样行业的发展就指日可待了。”
从产业链的角度,杨林说,技术端也有一些需要往前走的地方,例如在电池的能量密度上,目前续航可能仍然在两三百公里左右,功率重量比需要进一步提升。此外,空域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都很重要。“空域管理我觉得还是蛮复杂的,未来怎么通过软件去进行管控,怎么进行自动避障,这个不是单纯地去执行一个指令,而是未来它在自身有感知能力情况下,能不能结合AI大模型进行自主决策,这些我觉得也是未来可以畅想的方向。”
“相当于10年前的电动汽车”
“我2013年刚回国的时候,那时候电动车刚刚开始,今天我们的电动车已经遍布大街小巷,基本上成为主流了。”吴树范说,传统飞机主要是靠油、靠发动机,中国在这一领域不占优势,但是从eVTOL角度来说,因为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实际上已经奠定了很好的产业基础。
此外过去20年,中国C919、ARJ21的发展,也让航空产业的短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补齐。“可以想象,目前在电动或者混合动力的轻小型飞行器方面,相当于10年前的电动汽车,未来10年有望走在国际前列。”
刘星宇表示,就低空飞行器领域,我国新能源产业已经奠定了很好的产业基础。此外,现在不管是在大型还是中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上,实际上都处于全球领先状态。“包括政策方面,我们中国的进展也很快。得益于很好的机制,行业问题的反馈非常及时,所以我觉得政策加持下的低空经济领域,虽然现在中美是齐头并进的水平,但应该很快我们就会跑到前面去。”
杨林补充说,中国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人口多、地大物博,这对于行业发展形成正反馈其实非常有帮助。“此外从政策角度看,我们有一个优势,就是一旦决定了做某件事情,资源就会进去,这个产业就会很快做起来,比如我们国内整机厂商拿到三证的时间也是全球比较早的,这也能看出政府对这个行业的态度和决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