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发力算力基建
孙一鹏
算力每投入1元,或将带动3到4元的GDP增长……2024年,算力建设风起云涌,凭借其强劲的带动力,成为全国基建新“顶流”。
刚刚过去的7月,成都、北京、郑州、银川等地的多个算力中心相继宣布动工。工信部也于近日发文,提出加快建设5G、算力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2024年以来,上海、安徽等地在政策端、产业链等多维度抢滩算力建设,北京、成渝、粤港澳则相继提出加速建设数据中心、新增算力平台的规划。
算力基建扩容潮下,浙江也很拼,近期的一波算力“上新”引人关注——
7月底,杭州图灵小镇新增的1500P算力部署到位,合计算力已达2300P。不久前,杭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三期项目上线,算上已于5月完成算力资源扩容的宁波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以及目前仍在持续扩容的杭州智算中心,“上新”力度不可谓不大。
补充一个知识点,“P”也叫每秒浮点运算次数,是衡量超级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标准,数值越高,计算能力越强。
目前,全国多数智算中心按高标准建设,100P算力是“起步目标”,相当于5万台高性能电脑的算力水平。根据中国信通院中国算力指数白皮书(2023)显示,浙江算力产业分布指数位居全国第五。
记者观察到,浙江算力建设的这一轮发力有三个新特征。
首先,扩建公共算力资源池,正成为新趋势。
所谓公共算力资源池,就像一个共享的“超级计算机”,通常是将大量的计算资源集中管理,任何有需求的企业都可以“租用”一部分计算能力来完成计算与推理训练任务。
以往,许多企业会根据自身算力需求,建立规模不大的自用算力中心。这种模式不仅资源利用率低,还会带来高额的运维成本。杭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运营方工作人员介绍,在大模型高速发展的当下,如果企业要单独建设一个算力达240P的机房,成本或达亿元。
公共算力资源池持续扩容,为科创企业日益增长的大模型训练需求解决了后顾之忧。“有了普惠的公共算力平台,中小企业就可以甩开成本包袱,专注于优化算法、改进数据预处理流程或探索新的模型结构等工作上。”该工作人员说。
再者,此番“上新”,主要以扩容智能算力为主。
智能算力,是能更“聪明”的处理语义、图像、音视频等更为复杂的数据集的算力。大模型时代AI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量的爆炸性增长,都要求计算资源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复杂的智能任务。
算力如何扩容?目前,各算力中心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增加AI算力卡这类硬件资源。像图灵小镇本次AIGC智算中心扩容,便从此前配备的464张AI算力卡新增至720张AI算力卡,智算服务器也从此前的58台增至90台,总算力增至2300P,扩容近3倍。此外,宁波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二期)全面完成200P智算算力资源扩容后,整体算力规模也达到300P智算算力。
此外,光是“能算”还不够,还要让科学计算变得更“聪明”、更好用。
当前,各算力中心通常会混用不同厂家芯片的AI算力卡,不同算力卡之间常会存在生态、兼容性等方面的问题。浙江省经信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有效管理AI算力集群,高效、合理调动各类算力卡的计算能力,目前浙江省相关院所正加快推动基于AI计算高效能云计算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什么是高效能云计算系统?通俗地讲,就是根据不同型号算力卡的特点和任务需求,智能地分配计算任务的管理系统。“就像交通管理中心一样,不仅实时监控每辆车的状态,还会根据交通情况智能调度和分配路线。”该负责人说。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告诉记者,算力供给从建设到输出再到价值转化需要一定的周期,目前我国算力基础设施整体正朝向以智算为核心的需求驱动转变,算力扩容也顺应这一趋势。
扩容之外,让科创企业使用算力更便捷、低成本的利好消息,也于近期传来。
近日,杭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支持人工智能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每年“算力券”总额提升至2.5亿元,用于支持企业购买符合杭州市规划布局的智算中心以及纳入算力撮合的合作伙伴所供给的智能算力。
记者了解到,目前浙江已确立了一个“小目标”:到2027年,浙江要基本建成计算创新、产业集聚、算力能力、算力生态“四大高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