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 致力“解决痛点”

Connor 币安官网 2024-06-11 29 0

金融活水 致力“解决痛点”

李泉

金融活水 致力“解决痛点”

王继玮

金融活水 致力“解决痛点”

展开全文

陈建飞

金融活水 致力“解决痛点”

李永东

普惠金融的“小确幸”里,蕴含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十年间,省、市金融管理部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齐心聚力,在提高普惠金融可得性、覆盖面和精准性上落笔着墨,擦亮普惠金融为民底色。如何让普惠金融释放更大能量,让更多经营主体和群众感受到普惠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及业内人士。

同向发力 推动兰州普惠金融“活水”提质增效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研究所所长 李泉

“普惠金融如何更好地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兰州实践,需要各相关方根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持续聚焦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痛点、难点和堵点,从普惠信贷供给、产品与服务、金融资源均衡配置等方面同向发力,不断推动全市普惠金融‘活水’和服务体系在新时期实现提质增效。”李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树立发展成果共享理念

持续释放普惠金融发展“涓滴效应”

李泉认为,地方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要树立发展成果共享理念,充分发挥普惠金融支持性政策的积极作用,科学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加速集聚优势信贷资源弥补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引导银行和保险机构将更多信贷资源投向涉农、小微、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等普惠金融领域,不断缓解中小微群体的金融排斥问题,更好释放普惠金融发展的“涓滴效应”,推动不同客户群体充分享受普惠金融服务。

以内涵式发展为着力点

不断加大信贷覆盖的广度和深度

各类金融机构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以内涵式发展为着力点,通过与其他电子支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第三方机构合作,找准同自身职能定位相匹配的比较优势和结合点,打造特色品牌、提升服务专业性,主动开发符合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和科技创新、乡村产业、脱贫人口及特殊群体等经营主体需求的普惠金融产品和专属服务项目,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等各类信贷投放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以更优惠的利率支持个人居民对医疗、养老以及失业保险等的需求,更好缓解实体经济中的流动性约束,满足客户对信贷资金“短、小、频、急”的金融服务需求。

运用金融科技手段

实现“精准滴灌”与“低成本覆盖”相结合

金融机构要完善专业化的普惠金融经营机制,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将人工智能手段有效引入普惠金融业务全流程,积极对接各类政府公共数据平台,强化信息数据资源共享和实现“银税互动”,有效识别用户财产线索、贷款记录、社会行为及其他信用状况等“软信息”,有效破解普惠金融服务中的信息获取难、服务成本高、规模不经济等问题,不断提升业务数字化、智能化管理能力,持续改进服务质量、方式及服务效率,实现普惠金融服务的“精准滴灌”与“低成本覆盖”。

加大城乡金融数字基础设施投入

增强金融资源可得性

要加大城乡地区金融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增强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不断强化有关信贷、保险、理财等普惠金融服务和金融知识的普及力度,注重差异、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不同情况的数字普惠金融策略,增强中小微群体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金融资源的可得性,对已获得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群体提供后续帮助指导,为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提升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实现普惠金融雪中送炭、服务民生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擦亮金融为民底色 推动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

甘肃省保险行业协会副秘书长 王继玮

甘肃省保险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继玮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在金融监管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指导支持下,甘肃保险业深入贯彻落实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将普惠保险作为重要发力点,建立起包括大病保险、城市定制型补充医疗保险、税优健康保险、长期护理保险、旅游保险等多元化普惠保险产品体系。同时,聚焦助力乡村振兴、服务保障民生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重要环节,不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普惠保险深层次、多领域发展,在普惠金融服务助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突显。

他认为,甘肃保险业应结合实际,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从推动普惠保险合作机制、优化完善产品服务设计理念,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层次、扩大服务范围,构建成本可负担的长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模式上精准发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持续提升普惠保险服务的优惠性和可持续性。树立长期科学发展理念,聚焦普惠保险重点领域,支持农业生产、养老需求和民生保障。围绕企业风险特征,持续增强对中小企业的全生命周期风险保障。同时积极加强与政府有关单位联系沟通,争取在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信息共享、宣传推广等方面为普惠保险业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保障。

持续提升普惠保险服务的普及性和有效性。不断丰富普惠保险产品体系,加大专属普惠保险产品开发力度,创新服务模式,切实增强与实体经济的适配性,积极探索更加科学有效合理的经营模式。加深与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的融合,通过科技赋能和服务创新,有效增强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残疾人、老年人等特定风险群体的抗风险能力,稳步扩大普惠保险覆盖面。

持续提升普惠保险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打造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惠保险服务网络,优化承保理赔模式,推动普惠保险“一站式”服务。通过数字化转型,更有力地加大对实体经济、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民生福祉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推动普惠金融服务实现增量扩面、提质增效,全面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不断拓展气象指数保险应用范围 为特色“甘味”注入新动能

华风象辑(北京)气象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气象服务协会金融保险气象服务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陈建飞

“自2016年起,我们公司在农业保险领域研发落地了近300款气象指数类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各类主体对产品创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要求越来越高,深感特色农业保险的春天来了!”陈建飞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认为,农业生产对自然灾害最为敏感,其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农业保险分散风险和补偿损失的功能。农业保险具有政策性和公共性两种属性,充分体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农业发展和农产品生产的政策导向,其中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作为一种创新型农业保险产品,能够有效帮助农业经营主体降低因气象灾害带来的风险,从而提高收入。

与传统农业保险相比,气象指数保险是以气象数据为依据计算赔偿金额的创新型农业保险产品。它有着传统保险无法比拟的显著优势:即不依据个别农户的具体损失情况进行赔付,能够降低传统农业保险中的道德风险;以客观的气象指标为赔付标准,能够减少传统农业保险中的逆向选择;没有传统农业保险现场查勘的定损环节,理赔速度更快、管理成本更低。

“近年来,我们在农业保险产品设计开发方面与锦泰保险在兰州当地展开多项合作,参与大量的调研论证和方案设计工作。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政策推动,以及兰州当地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兰保险机构结合实际,大力开展农业保险创新工作,使当地特色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得以快速发展。”陈建飞告诉记者,随着软儿梨气象指数保险、胡麻气象指数保险、荞麦气象指数保险落地发展,不但为保险公司持续精耕细作农业保险市场带来了动力,同时,政府和保险公司在气象指数设定、产品设计、保费补贴比例设定等方面积累了实践经验,为当地保险创新做出很好示范。

陈建飞表示,甘肃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浑厚的黄土地培育了一大批绿色、无污染、有机、健康、营养的农特产品。然而,复杂的地形地貌也造成了当地多变的气候条件,时常发生的大风、沙尘暴、暴雨、冰雹、霜冻等频频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希望保险公司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不断拓展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的应用范围,为特色“甘味”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

深挖“金融活水”价值 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护航

甘肃省“三农”问题研究会副会长 宏观经济学者 李永东

“专精特新企业作为优质中小企业中具有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特征。它们是新质生产力的直接体现者,也为构建我省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强有力支撑。这些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对优化经济结构及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增长十分重要。”李永东接受记者采访说。

李永东认为,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培育攻坚力度,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同时也离不开具有体量和实力的金融市场为其护航,建议在兰金融机构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在甘金融机构应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持续增加对专精特新企业信贷支持,确保这些企业融资规模在全社会融资规模总量中的比例稳定提高,或者融资规模保持适度的增长率。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金融机构应通过知识产权担保、虚拟资产担保、购买企业债券等多种形式对专精特新企业进行融资支持,尤其对具有成长潜力的项目,进行专项支持。

适度延长贷款期限。在相关金融监管制度允许的前提下,在兰金融机构应适度延长对制造业企业的贷款期限,以便强化这些企业的资金循环和现金流稳定性,化解企业经营中的有关财务风险。

探索结构化利率服务。金融机构可在总体研判企业财务数据及有关经营效益基础上,探索针对若干企业和若干项目实施结构化利率,即实施根据不同项目不同阶段的不同利率水平,从而实现金融机构和企业的优化合作。

提供更多便利性金融服务。在企业资质审核、项目风险控制的保险服务等方面,金融机构应提供更多便利性服务。具备条件的保险企业可持续与相关机构合作,通过投资股权、债券、私募基金等多种形式提供资金支持,从而形成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强大合力。

强化监管机构的引导作用。金融监管机构应结合有关企业经营状况等实际情况,对金融机构的行为进行适度指导和规制,并通过制定奖励性政策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优化合作,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薛晓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