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创新动能增强 金融服务效能改善
6月是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日前发布了《2023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
报告显示,我国一系列的惠及中小企业的政策进一步落地见效,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提高,市场准入壁垒持续破除,中小企业的创新动能日益增强,融资模式持续创新,金融服务效能有所改善。
从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综合得分情况来看,副省级以上城市中,上海、深圳、北京、广州、杭州、南京、宁波、青岛、武汉、厦门列前10位;地级市中,苏州、合肥、无锡、金华、泉州、长沙、东莞、石家庄、郑州、南昌位列前10。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政策研究处处长金铁鹰表示,各级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加大支持力度,出台诸多政策,也取得积极成效。评估结果显示,减税降费政策和稳岗返还政策的知晓率高达85%,中小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稳步提升。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实落细,各地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企业的活力和韧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优质企业培育成效显著
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报告选取50个典型城市作为评估对象,对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融资环境、创新环境、政策环境等指标进行评估。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商事制度改革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企业进入市场的制度性成本大幅下降,市场准入效能持续提高,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中小企业数量稳步增长。
据统计,全国中小企业数量由2021年的4800万户增加至2022年的5200万户,增长率达8.3%;参评城市中小企业由2021年的2679.3万户增加至2022年的2911.4万户,增长率达8.7%。2023年全国新设经营主体3272.7万户,同比增长12.6%,其中新设企业1002.9万户,同比增长15.6%。
报告显示,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开,公平竞争加快落实。2023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明确要求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持续优化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各参评城市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完善社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健全更加开放透明、规范高效的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优化经常性涉企服务事项、市场监管方式,持续激发经营主体内生动力,推进经济持续发展。
报告显示,参评城市累计培育733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全国比例超过60%;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占全国比例亦超过60%。
金融服务效能有所改善
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财政、金融等惠企政策支持力度,政府性融资担保、普惠型小微企业信贷持续扩面增量降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扶持,随借随还随贷等新模式灵活有效,多层次资本市场形成合力,优质中小企业挂牌上市步伐加快,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持续缓解。
截至2023年底,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9.06万亿元,同比增长23.3%,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13.1个百分点;2023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8%,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各参评城市2022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人民币贷款总余额比重均值为10.1%,余额增速均值为25%。
报告显示,优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力度加大。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深化产融对接,鼓励金融机构打造“专精特新贷”等金融产品。截至2023年末,“专精特新”、科技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分别达到18.6%和21.9%,显著高于全部贷款增速。截至2023年底,已累计有1700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A股上市,占A股上市企业数量的30%以上;其中2023年新上市企业中,超过70%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此外,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持续发挥。截至2023年12月底,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已累计投资36只子基金,认缴总规模约988亿元,子基金累计投资金额达到478亿元,其中投资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金额占比达到70%以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