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24小时,俄罗斯三面受敌,中方到底帮不帮?外交部回应亮了
据环球网等多家媒体报道,近期国际局势围绕俄罗斯发生诸多变化。特朗普上台后在俄乌问题上态度摇摆,欧盟在对俄制裁与能源问题上存在分歧,俄罗斯外交财产被美国非法持有,这些动态引发广泛关注,俄罗斯仿佛陷入“三面受敌”态势。在此背景下,中方的态度备受瞩目,下面我们来深入剖析。
先看美国这边,特朗普上台前后对俄乌战事的态度有个大转变。大选的时候,特朗普放话要牺牲乌克兰利益讨好俄罗斯,想搞“联俄抗华”,这背后是想联合俄罗斯来遏制中国,外界都称这是“反向尼克松”战略 。可谁能想到,就职前后,特朗普画风突变,开始对俄罗斯恶语相向,还说要加大对乌克兰的武器援助,还要进一步制裁俄罗斯,这又像是在搞“联华抗俄”的“正向尼克松”战略。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为啥这么反复横跳呢?一方面,他之前把俄乌问题想得太简单了,觉得自己上台俄乌战事就能轻易解决,还以为靠和普京的关系就能让俄罗斯听话。另一方面,真正掌权后才发现俄乌战事越打越激烈,他也不知道该打压乌克兰还是俄罗斯,在“联俄抗华”和“联华抗俄”之间犹豫不决,结果外交政策就像“翻烙饼”一样变来变去。
特朗普还威胁俄罗斯,说如果普京拒绝谈判结束战事,就不排除进一步制裁俄罗斯。他还喊出要是俄乌不达成停火协议,战事就会摧毁俄罗斯。不过,特朗普这些所谓解决俄乌战事的办法,其实作用不大。他想玩“联俄抗华”或者“联华抗俄”的牌,对俄乌和谈没啥实质性帮助。但他退出《巴黎协定》,鼓励美国能源企业大力开采页岩油气这个举动,可能会对俄罗斯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展开全文
普京(资料图)
俄罗斯经济这些年太依赖油气出口了,一旦油气出口不顺畅,经济就会出大问题,甚至会影响到冲突的进行。而且2025年是俄乌消耗战的关键一年,决定这场消耗战走向的关键在于后方的国力消耗。现在俄罗斯国内通货膨胀高,基准利率达到23%,通货膨胀率超过10%,卢布还在快速贬值,经济形势很严峻。特朗普放开美国传统能源开采,有可能把国际油价压到50美元以下,这对俄罗斯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再看看欧盟,在天然气问题和制裁俄罗斯方面,欧盟内部意见分歧很大。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和美国国务卿通话,都觉得要对俄罗斯维持极限施压,可欧盟又不想在新一轮制裁里全面禁止从俄罗斯进口液化天然气。为啥呢?因为欧洲虽然设定了2027年切断和俄罗斯能源联系的目标,但短期内,一些国家对俄罗斯的液化天然气和管道天然气依赖还很严重。冲突前,俄罗斯天然气占欧洲天然气进口的40%,2024年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量有段时间甚至超过了美国,达到540多亿立方米,目前占欧洲天然气进口总量的18%左右。
联合国现场(资料图)
要是全面制裁俄罗斯液化天然气,这些国家肯定受不了。另外,欧洲也想在美俄之间搞平衡。一方面向美国喊话,要是美国解决乌克兰危机时考虑欧洲利益,欧洲就多买美国的液化天然气;另一方面又不彻底排除俄罗斯的液化天然气,把液化天然气进口当成一张牌,在美俄之间周旋。而且,等冲突慢慢转向政治解决,一些欧洲国家以后恢复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也是有可能的。
还有,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还对中国进行污蔑抹黑。美国代表在安理会说中国向俄罗斯提供军事补给、政治掩护,还说要是没有中国支持俄罗斯,冲突早就结束了。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直接回应,这些都是彻头彻尾的谎言。要是中国真给俄罗斯提供军事补给,战场局势肯定不是现在这样;要是提供政治掩护,中国就不会一直强调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
俄乌冲突(资料图)
要是不想让冲突早日结束,中国就不会派特别代表多次穿梭外交,也不会和“全球南方”国家一起成立乌克兰危机“和平之友”小组。美国这么做,就是不反思自己对冲突爆发和延续的责任,反而发泄情绪、转移矛盾、甩锅推责,暴露了他们的政治操弄和双重标准。其实美国就是想借乌克兰冲突推进自己的地缘战略,一是削弱、击败俄罗斯,主导欧洲安全,扩大在欧洲的影响;二是挑动阵营对立,打压、孤立中国;三是塑造正面形象,对冲在中东问题上的负面评价。不过很可惜,美国这些图谋都没实现。
那在俄罗斯面临这些情况时,中方到底帮不帮呢?中国一直秉持客观公正立场,主张尊重各国主权与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中国积极推动和平解决争端,派特别代表穿梭外交,和“全球南方”国家成立“和平之友”小组,为劝和促谈努力。中国和俄罗斯保持正常的友好合作关系,这是基于双方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并不是所谓的单方面支持。中国和美国也保持沟通交流,努力稳定双边关系,避免贸易战升级。
欧盟(资料图)
中国不想在中美俄三边关系里走极端,不会因为美国的挑拨就改变自己的外交立场。从长远来看,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努力,推动俄乌双方早日开启和谈,结束冲突,恢复欧洲大陆的和平稳定。中国也会继续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倡导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无论是俄罗斯面临的外部压力,还是中美俄三边关系的发展,都需要各方保持理性和克制,以和平与发展为出发点,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