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对峙!6名菲律宾人强行登岛,中国海警强势进场,插国旗警告

菲律宾又盯上一座岛礁?殊不知,中国12年布局早已扭转南海局势

随着菲律宾中期选举的临近,支持率飙升到59%的副总统莎拉,给马科斯带来的威胁感越来越强烈,所以,他也开始加紧筹谋,为自己争取更多筹码。

没想到,马科斯所谓的筹码竟然就是南海。

(菲律宾挑战中国主权,6名人员非法登上铁线礁)

南海对峙!6名菲律宾人强行登岛,中国海警强势进场,插国旗警告

1、菲律宾剑指南海,动作频频

在巴丹岛上,美菲联合军队刚刚部署了威力强大的“海军打击导弹”,试图对台岛的南侧巴士海峡进行战略封锁。然而,就在美菲放出豪言之后,中国海军的山东舰航母编队迅速以强势姿态做出反应,犹如一柄利剑逼近美菲的军事部署,堪称“贴脸开大”。

据悉,双方船舰最近仅有两海里,这样的紧张对峙几乎让人们可以看到对方舰长脸上的每一个细节。而这样的距离,也使得菲律宾那点家底在中国面前显得不值一提。

仁爱礁这边,菲律宾方面硬气地称,从此向坐滩仁爱礁“马德雷山”号补给时,将不再向中国通报,甚至还否决了3月4日的许可。而此举背后的底气,来源于菲律宾向韩国、印度、美国采购的大批导弹、军舰和飞机。

当然,最热闹的要数铁线礁这边。

根据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刘德军所述,6名菲律宾人员无视中方警告,强行登陆铁线礁进行活动,随后,中国海警迅速行动,对菲方人员进行了查证和处理。

(中国海警对铁线礁实施海上管控,展开五星红旗宣誓主权,警告菲律宾不要试图挑衅)

南海对峙!6名菲律宾人强行登岛,中国海警强势进场,插国旗警告

展开全文

2、菲律宾的每一招,都被中国压制

不难看出,在南海的博弈中,菲律宾似乎总想通过频繁的挑衅来获得某种优势,然而,他的每一个举动似乎都被中国的迅疾反应所压制。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对包括铁线礁在内的南沙群岛及周边海域拥有不容置疑的主权,菲方这一行为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并违反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破坏了地区的和平。

对此,中国海警强势进场,直奔铁线礁插下五星红旗,同时还开始清理岛上遗留的木棍、塑料瓶等垃圾。此举不仅强化着对南海岛礁的有效管理,更是明确表明对菲律宾的警告:那些关于“人工造岛”的虚假宣传已经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

事实上,这段时间以来,中方持续加大对南海岛礁的管理力度,以实际行动告诉菲律宾及其背后的支持者,中国绝不会在核心利益上妥协。

比如除宣示主权外,中国自然资源部南海发展研究院等机构,还发布了一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报告,当众揭示菲律宾在铁线礁及附近海域进行非法捕鱼等活动,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中国在铁线礁附近,找到了菲律宾留下的人为弃置物)

南海对峙!6名菲律宾人强行登岛,中国海警强势进场,插国旗警告

3、一份《报告》,揭穿菲律宾假面

这份报告不仅提供了权威的科学依据,还给出了对菲方长期以来抹黑中方声誉的有力反驳。

详实的数据和调查结果显示,诸如非法捕鱼、未经许可施工建设等人类活动,再加上长棘海星暴发、热带气旋等自然因素的叠加效应,不仅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还有可能导致不可逆转的环境损害,使得铁线礁珊瑚礁生态系统遭受重创。

而这一切,正是中业岛上的菲律宾施工活动所引发的副作用。

事实上,中国从不讳言自身在生态保护上的努力,反之,菲律宾方面总是急于将责任归咎于他国,以掩盖其真实意图。

这些年来,中国稳步推进的岛礁管理战略不仅体现在军事威慑和主权宣示上,也包括在生态保护和发展利用上的双重考量。恰恰是这种综合性战略为中国赢得了更多的国际赞誉,同时也让无理取闹者再无立足之地。

(中国在南海填海造陆,完善岛上基础设施,美媒大呼“中国用实力把美国挤出了南海”)

南海对峙!6名菲律宾人强行登岛,中国海警强势进场,插国旗警告

4、中国12年布局,彻底扭转南哈局势

中国坚定实施的一系列动作,显然让菲律宾政府感到无所适从。

即便如此,菲律宾仍未放弃对南海事务的干涉,并选择与美国举行联合军演,希望借此扭转劣势。不仅如此,菲律宾还勾连澳大利亚等国,试图进一步挑衅中国南海主权。

但比起过去,中国长达12年的布局已经生效,彻底扭转南海局势。

具体来说,南海就相当于中国的一道安全防线,其面积大、海床深,是潜艇与核潜艇的天然掩体,一旦我们失去南海,必然会严重威胁到国家安全,这也是为何美国一直想在南海建立包围圈的原因。

2000年之前,由于舰艇水平落后,大大限制了中国海军的长时间巡航能力,菲律宾在美国支持下,偷偷将黄岩岛塞进自己版图。马来西亚更是热衷于在曾母暗沙插地图。

事实证明,在地缘政治这盘大棋中,短期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持久的胜利,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始终保持着冷静和自信,从2013年开始化被动为主动,大搞填海造陆,在小小礁盘上填好了中国的前沿阵地。

总之,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一直致力于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但同时也坚定地维护着自己的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

评论